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生物钟与荷尔蒙:人体内的生物钟对多个生理过程进行调节,其中包括食欲控制。研究表明,饥饿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水平。例如,胃饥饿素通常在晚上的分泌量会增加,这可能导致饥饿感。
2.进食模式:如果白天的进餐时间不规律或所摄入的食物不足,这会导致晚间能量缺乏,从而产生强烈的饥饿感。特别是晚餐过早或者量太少,身体在深夜时可能会发出需要补充能量的信号。
3.心理因素:精神压力、情绪变化等心理因素也可能促使人们在晚上感到饥饿,并通过进食来寻求安慰。这种情况尤其在习惯于用食物来缓解压力的人群中更为明显。
4.饮食习惯:一些人习惯性地在晚上进食零食或消夜,这种行为会让身体逐渐适应并期待在夜间摄入额外的卡路里。即便不是真正的生理需求,也会产生主观上的饥饿感。
为了减少晚上饥饿的感觉,应确保白天的饮食营养均衡,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同时注意调整夜间饮食习惯,避免因习惯性进食导致的不必要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