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肠道内膜分泌过多的黏液,作为对感染的防御反应。常见的感染包括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等。
2.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两种主要的炎症性肠病,可引起肠壁的慢性炎症和黏液分泌增加。这类疾病还可伴随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3.肠易激综合征:该功能性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大便中出现黏液。虽然IBS更常见的是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但部分患者会发现大便中有白色黏液。
4.过敏或饮食不耐受:对某些食物的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肠道反应产生额外的黏液。
5.脱水或便秘:在这些情况下,也可能看到白色黏液,因为身体试图润滑大便以促进排出。
密切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血便、发热等。如果持续发生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进行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