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脏泵功能减弱:当心肌受损或过度劳累时,心脏无法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
前负荷和后负荷增加:由于血液流动不畅,导致静脉回流(前负荷)和动脉阻力(后负荷)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时或平卧时加重,这是由于肺部充血引起的。
水肿:通常发生在下肢、腹部或肺部,由于体液滞留。
疲劳和乏力:由于心脏不能有效供氧,身体器官和组织缺乏能量。
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
症状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实验室检查:包括脑钠肽水平测定,用于评估心脏压力和容量状态。
4.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
生活方式调整:减少盐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及适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器械和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或进行心脏移植。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定期随访和监测心功能状态也是管理该病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