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因:
病毒: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等也可引起心肌炎。
细菌:白喉、莱姆病菌等。
寄生虫:例如恰加斯病的病原体锥虫。
毒物:酒精、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化学疗法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疲劳、呼吸困难和心悸。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3.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检测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心肌酶等。
心电图:观察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变化。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磁共振成像:提供详细的心肌炎症和损伤信息。
心内膜心肌活检:通过活检组织确认心肌炎症存在。
4.治疗方案: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使用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支持治疗: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机械支持,如心脏辅助装置。
心肌炎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需早期识别和干预。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