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血脂水平检查: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风险。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好”胆固醇,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则是“坏”胆固醇,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通常推荐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水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超声波检查:
颈动脉超声波是常用的无创检测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动脉壁的厚度及斑块的存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是动脉硬化的早期标志。
心脏超声波也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硬化,通过观察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间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3.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是通过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中的钙化斑块数量,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CAC评分越高,患心脏病的风险越大。
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详细的冠状动脉图像,帮助医生判断血管狭窄的程度与位置。
4.磁共振成像:
动脉硬化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用于评估动脉壁的结构、斑块的组成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比CT,MRI没有辐射暴露的风险,但检查时间较长且成本较高。
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优劣,通常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以便全面评估动脉硬化状况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以降低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