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来源与分类:
白蔹:来源于葡萄科植物的干燥根。主要包括绵毛白蔹和葡萄叶白蔹这两种。
白芨:来源于兰科植物的地下块茎。主要以三叉白芨为代表。
2.性味与归经:
白蔹:性凉,味苦,归肺、胃经。其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归肺、肝、胃经。主要功能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3.主要成分:
白蔹:含有皂苷、多糖类化合物以及一些黄酮类成分。
白芨:富含多糖、挥发油以及一定量的鞣质和淀粉。
4.功能与主治:
白蔹: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虫咬伤、瘰疬以及湿疹等皮肤病变,也可内服用于清肺热。
白芨:常用于各种出血证,如肺结核咳血、外伤出血等,还具有良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5.用法用量:
白蔹:一般用量为9-15克。可煎汤内服,也可研末外敷。
白芨:一般用量为3-12克,多煎汤内服或捣碎外敷。
白蔹与白芨虽然在部分功能上有交集,但二者在性味、成分及具体功效上均有明显差异。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