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症状:
腹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能呈现阵发性疼痛。
腹泻:频繁的大便次数,常伴有水样便或黏液便。
便血:大便中可能混有鲜红色血液,有时也会出现黑便。
腹胀:由于肠道内气体增多,患者可能感到腹部胀满不适。
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特别是长期病程中,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和非计划性的体重减轻。
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美色拉嗪)和皮质类固醇(泼尼松),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环孢素,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减少炎症。
生物制剂:如抗TNF-α药物(英夫利昔单抗),靶向特定炎症因子,控制病情。
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和高纤维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并发症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受累肠段。
及时就医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管理乙状结肠炎的重要措施。遵循医生建议,合理用药,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是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