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腺癌:是回肠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所有病例的30%。腺癌起源于肠道黏膜上皮,多与慢性炎症或腺瘤性息肉演变相关。肿瘤多表现为溃疡型或浸润型,容易侵犯邻近组织,并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广泛转移。
2.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占回肠恶性肿瘤的20%-30%。类癌通常生长缓慢,但在晚期可能发生转移。此类肿瘤易分泌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引发类癌综合征,如面部潮红、腹泻和心脏瓣膜病变等。
3.小细胞未分化癌:为高度恶性的肿瘤类型,发病率较低,约占不到5%。肿瘤形态表现为异型小细胞弥漫性增生,生物学行为侵袭性强,早期即出现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4.间叶源性肿瘤:包括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等,占比约15%-20%。胃肠道间质瘤源自Cajal间质细胞,部分病例检测到KIT基因突变。平滑肌肉瘤则与平滑肌来源有关,两者均可能表现为肠壁局限性结节或膨胀性生长。
5.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型淋巴瘤,在回肠占比约10%-15%。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较为常见。肿瘤起源于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可导致肠穿孔或梗阻,常伴随全身系统性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不同病理类型的回肠恶性肿瘤在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上各有差异,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