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人眼的屈光状态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参数,可能存在非整数甚至小于25度的差异。例如,某人的实际屈光度可能是37.5度或者12度,但在验光和配镜时,通常会将其调整到最接近的25度倍数,如50度或0度。
2.使用25度为最小单位主要与镜片制作的精确度有关。镜片制造需要标准化尺寸,而将25度作为单位可以兼顾生产效率和实用性。过于精细的度数标注(如每10度)会增加设计复杂性,也难以显著提高视觉质量。
3.验光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主观反应,调整至25度倍数也有助于更快确定舒适的矫正值。例如,当实际度数在150到175度之间时,多数情况下建议选择150度或175度,而不会考虑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
4.现代设备可以测量非常精确的屈光状态,例如小数点后多位的结果。但这些数据更多用于参考,而非直接套用到处方镜片中。简单化处理后的25度倍数通常已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严格来说,真正的个人屈光度数可以是任意值。而在医疗和光学实践中,为了方便和规范,最终采用25度为基础单位进行记录和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