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发病率:圆锥角膜的全球发病率估计约为0.05%至0.3%,多见于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多从青春期开始出现症状,并可能持续进展到30至40岁左右。
2.病因: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眼睛过度摩擦等相关。有些患者有家族史,提示基因可能起重要作用。
3.症状:早期常表现为近视和散光逐渐加重,同时配戴普通眼镜矫正效果不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眩光以及夜间视力差等情况。严重病例中,角膜可能会进一步瘢痕化或产生急性水肿。
4.检查与诊断: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地形图以及测量角膜厚度可以帮助确诊该病。其中,角膜地形图是最敏感和准确的检测工具之一。
5.治疗:治疗方式根据病情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可通过配戴硬性透气隐形眼镜改善视力;中期或晚期可能需要进行交联术来增强角膜强度,延缓病变发展。对于角膜严重疤痕或失去透明度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角膜移植手术。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程发展,避免引发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平时应注意避免揉搓眼睛,定期检查视力,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