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急性或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部黏膜损伤,引起疼痛。急性胃炎可由感染、刺激性食物或药物诱发,慢性胃炎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病,表现为上腹隐痛或灼痛,通常与进食关系密切。
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症状包括上腹部胀痛、嗳气等,同时无器质性病变发现。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食管可能引起烧心感,同时出现胃部不适或疼痛。
2.不良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会增加胃负担,引发胃部不适。
不规律饮食:长期空腹或进餐时间不定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壁刺激。
食用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食物或含咖啡因饮品易刺激胃黏膜,导致疼痛。
3.药物或毒物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抑制胃黏膜保护机制,增加胃溃疡风险。
酒精及烟草:过量饮酒或长期吸烟均可能损害胃黏膜屏障,引发疼痛。
4.其他全身性疾病
胆囊疾病:胆石症或胆囊炎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与胃疼容易混淆。
心血管疾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有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需注意鉴别。
胰腺疾病: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患者常有中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可能波及胃区。
神经性因素:压力大或情绪紧张可能引发胃肠道肌肉痉挛,导致胃部疼痛感明显。
胃疼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根据频率、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及时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