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监测和管理生命体征:
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以确保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内,目标是收缩压不超过140mmHg。
3.减少颅内压:
通过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或呋塞米,降低颅内压,防止进一步的脑损伤。
4.神经保护:
使用神经保护药物如尼莫地平,减少脑细胞损伤,提高患者预后。
5.抗凝治疗的调整: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治疗,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或暂停用药,以减少出血风险。
6.避免并发症: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定期翻身防止褥疮,必要时可以给予营养支持。
7.康复治疗:
急性期过后,进行物理治疗和语言训练,帮助恢复功能,减少长期残疾的风险。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脑出血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旦出现头痛剧烈、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