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症状表现:
大便习惯改变:约50%的患者会有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的情况,有时还伴随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大便形态变化:30%-40%的患者可能会发现大便变细,甚至带血,这往往是因为肿瘤阻塞了部分肠道。
腹痛:大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尤其是在进食后疼痛感加剧。
体重下降和贫血: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出现体重急剧下降和贫血症状,如疲劳、脸色苍白等。
2.发病原因:
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大约5%-10%的病例与遗传有关。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被认为是增加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慢性炎症: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患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3.诊断方法:
粪便潜血试验:可初步筛查是否存在肠道出血情况。
肠镜检查:通过直观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可直接发现并采样异常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可以更全面了解肿瘤的大小和扩散情况。
4.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对于局限于结肠内的肿瘤,通过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化疗和放疗:适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无法完全切除的晚期肿瘤。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免疫环境的个体化治疗,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结肠癌的预防应注重健康饮食、规律体检和积极治疗慢性肠道疾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