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适用于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3厘米的小肝癌。这种方法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使恶性细胞在高温下被破坏。
成功率方面,据研究显示,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小肝癌,射频消融的局部控制率可达到90%以上。
射频消融的创伤小,通常为微创手术,病人恢复快,一般术后几天即可出院。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这类治疗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应血管,同时封闭肿瘤血供,从而使肿瘤缺氧、坏死。
对于无法行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的病人,特别是肿瘤直径在3至5厘米之间或多发性小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研究数据表明,介入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可达到70%-80%,但长期效果相对较射频消融略低。
3.综合评估:
病人肝功能状况: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均适用于肝功能良好的病人,但某些情况需要优先考虑。
肿瘤位置和数量:单个且位置适宜的肿瘤通常选择射频消融,多个或位置不利的肿瘤则倾向于介入治疗。
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其他合并症: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决定。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结合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