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体检:医生通过查体能发现某些外部或浅表的异常,如肿块或皮肤改变。临床检查包括触诊、视诊等。
2.影像学检查:
X光:用于初步筛查骨骼和胸部的病变。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提供横断面的详细图像,可发现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的异常。
MRI(磁共振成像):通过磁场和射频波成像,特别适用于软组织的评估。
超声波:利用声波成像,常用于腹部、盆腔及乳腺的初步检查。
3.实验室检测:
血液、尿液及其他体液的常规化验可以提供某些非特异性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但这些标志物并不绝对特异,仅作为辅助参考。
4.内镜检查:
胃镜和结肠镜: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并可取样进行活检。
支气管镜、膀胱镜等:用于特定器官的检查。
5.病理检查:
通过穿刺或手术取得活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确诊肿瘤最可靠的方法。病理检查包括细胞学诊断、组织学诊断等。
6.基因检测:
通过分析特定基因突变或异常染色体来辅助诊断某些类型的肿瘤,如BR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关联。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通常需要结合多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诊肿瘤往往需要影像学和病理学双重证据配合。平时应定期体检,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