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发病机制:
直肠癌起源于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
随着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可侵袭及转移的恶性肿瘤。
2.症状表现: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或便秘。
大便形状和颜色改变,出现黏液或血液。
腹痛、腹胀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长期疲劳和乏力感。
3.风险因素:
年龄:50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
家族史:有直肠癌或其他结直肠疾病家族史者风险较高。
饮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增加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与缺乏锻炼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4.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是最直接的方法,可进行活检以确诊。
影像学检查:CT、MRI等可帮助评估肿瘤的扩散情况。
化验血液指标:如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可提示直肠癌存在。
5.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是早期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用于辅助手术或晚期病例。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标志物的新兴疗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直肠癌的治愈率。定期体检和注意排便习惯的变化对预防和早期发现直肠癌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