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腰痛或者血尿等症状。若出现感染,则可能伴随发热和寒战。
2.体格检查:通过腹部触诊和膀胱区叩诊,可以判断尿路是否存在明显扩张或积液。同时,通过直肠指检可评估前列腺大小和质地,以排除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引起的梗阻。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尿、蛋白尿及白细胞尿等异常。
血液检查:主要关注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这些指标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可以发现肾脏和输尿管的扩张以及肾积水情况。
静脉尿路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尿路的形态和通畅度,发现狭窄或梗阻的位置。
CT扫描:特别是CT尿路成像,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解剖结构信息,帮助确定梗阻原因和程度。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复杂病例,MRI可以提供更多软组织细节,有助于鉴别肿瘤等病变。
5.特殊检查:
膀胱镜检查:通过直接观察尿道和膀胱内壁,可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和性质,尤其适用于下尿路梗阻的诊断。
动态尿流检查:通过测量排尿过程中的尿流速率和膀胱内压力变化,判断排尿功能是否正常。
梗阻性尿路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多种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避免发生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