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如地西泮等,常用于治疗失眠。这些药物通过阻断体内的组胺受体,减少过敏反应,同时具有镇静效果。
常用剂量为25-50毫克,每日服用一次。副作用可能包括口干、便秘和尿潴留等。
其优点是相对容易购买,并且对短期失眠有较好的效果。
2.褪黑素
褪黑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激素,用于调节睡眠周期。作为补充剂,它对于那些由于时差或昼夜节律紊乱引起的失眠特别有效。
推荐剂量一般在0.5-3毫克之间,临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
因为褪黑素是体内自然产生的物质,所以副作用较少,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和困倦等。
3.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和佐匹克隆,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睡眠。这类药物与传统的苯二氮卓类相比,成瘾性较低,并且对第二天的影响较小。
唑吡坦的常用剂量为5-10毫克,而佐匹克隆的常用剂量则为3.75-7.5毫克,均在临睡前服用。
副作用可能包括口苦、头晕和短期记忆丧失。
尽管以上几类安眠药在安全性方面被广泛认可,但长期依赖任何一种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都不是最佳选择。最佳的做法是结合行为疗法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