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定义与形成机制:
肺大疱是指肺组织内形成的大于1厘米的气体囊泡,通常因肺泡壁的破裂所致。
这些囊泡可能单个存在,也可能成群出现,具有薄壁结构。
2.病因及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约有20%-40%的COPD患者会发展为肺大疱。
吸烟:长期吸烟者发生肺大疱的风险显著增加。
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增加患病风险。
感染与炎症:反复的肺部感染和慢性炎症可损伤肺组织,导致肺大疱形成。
3.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劳累后加重。
胸痛:特别是当肺大疱破裂引起气胸时,患者会感到突发性胸痛。
咳嗽:干咳或伴随少量痰液的咳嗽。
4.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和CT扫描是主要的诊断工具,可以清晰显示肺大疱的大小和位置。
肺功能测试:评估肺功能受损程度,帮助制定治疗计划。
5.治疗策略:
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患者,主要采取观察和定期随访。
外科手术:对严重症状或并发症患者,可考虑行肺大疱切除术或肺减容手术。
支持治疗:包括戒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氧疗等措施,改善呼吸功能。
避免吸烟、注意防治肺部感染和定期体检是预防肺大疱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合理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