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放射性皮肤损伤:放疗会影响放射区域内的皮肤和黏膜,造成辐射性皮炎或黏膜炎。这些情况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和溃烂,通常在治疗数周后出现。
2.放射性肠炎:直肠癌放疗还可能影响肠道内壁,引起放射性肠炎。约5-15%的患者会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壁溃疡和穿孔。
3.肿瘤坏死:放射线会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使其逐渐变性坏死,进而形成溃烂。这一过程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但伴随的溃烂可能引发感染和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4.免疫反应:放疗后机体免疫系统会对受损组织和坏死肿瘤细胞产生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加剧局部炎症和溃烂。这种免疫反应在治疗结束后数周到数月内持续存在。
5.疤痕组织形成:放疗后的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化和疤痕形成也可能导致溃烂区愈合困难。大约20-30%的患者在放疗后会经历慢性伤口愈合问题。
直肠癌放疗后肿瘤溃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放射性皮肤损伤、肠炎、肿瘤坏死、免疫反应和疤痕形成。监测和管理这些副作用十分重要,应及时向专业医疗团队寻求帮助,以减轻不适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