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初步评估
通过胸部CT扫描可以对肺结节的数量、大小、形态、密度和边缘特征进行初步评估。如果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且形态规则,为良性可能性较高;如果直径≥6毫米或形态不规则,则需警惕恶性可能。
根据Fleischner学会指南,对于无症状的普通人群,低风险因素者的结节随访周期可延长,高风险者则需更频繁随访。
2.风险分层管理
年龄:超过50岁者发生恶性结节的概率更高。
吸烟史:长期吸烟者属于高危人群。
家族史:有肺癌家族史者需特别关注。
环境暴露史:接触石棉、镭等致癌物质增加风险。
合并症:患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纤维化等疾病。
3.影像学特征分析
良性特征:边缘光滑、均匀实性、钙化明显,或呈脂肪样密度。
恶性特征:边缘毛刺、不均匀增强、存在空洞或分叶等表现。
4.必要的辅助检查
痰液细胞学:可检测异常细胞,提示潜在恶性可能。
PET-CT:帮助判定结节代谢活性,用以鉴别良恶性。
经支气管镜活检或穿刺:对于高度疑似恶性的结节,可直接获取组织明确诊断。
5.治疗与随访计划
对于确定为良性结节的情况,通常建议定期复查CT,观察结节变化,随访周期为3个月至1年不等。
若怀疑或确诊为恶性,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靶向药物治疗。
肺结节的处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不可单凭影像片断下结论,避免过度焦虑或忽视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