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常见原因:
贲门粘膜隆起可能由黏膜下肿物、息肉、黏膜炎症或囊肿引起。这些通常是良性的,例如胃黏膜异位、平滑肌瘤等。
罕见情况下,可能涉及恶性病变,如早期胃癌、淋巴瘤或癌旁组织改变。
2.临床表现:
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有时伴随消化不良、轻微腹胀、反酸等症状。
如果病变较大或恶性可能,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呕血、黑便或体重减轻。
3.检查手段:
胃镜: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直观观察形态和大小。
活检:通过胃镜取得病变组织,判断是否为良性或恶性。
超声内镜:用于鉴别病变的来源,例如黏膜下层还是黏膜表面。
CT或MRI:当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时,可进一步了解周围组织是否受侵犯。
4.治疗方式:
良性病变:如确诊为炎症、息肉、小囊肿等,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仅需定期复查。
可疑病变:如果活检结果显示异常,可能需要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
恶性病变:必要时需进一步分期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或化疗。
5.定期随访:
对于初步诊断为良性但仍有一定风险的病变,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
随访频率和时间应根据病变类型及医生建议调整。
若发现类似病变,需保持警惕并及时就医,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