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和非萎缩性胃炎的区别是什么

2025-02-0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是两种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们在病因、症状、病理生理以及治疗方面有显著差异。

1.反流性食管炎:

(1)病因:主要由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常见诱因包括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减弱、肥胖、暴饮暴食、吸烟以及某些药物使用。

(2)症状:典型表现为烧心、反酸,有时伴随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嗓子异物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3)病理:长期反流可造成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严重时可能引发巴雷特食管等病变。

(4)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同时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晚餐摄入、头高位睡眠等。

2.非萎缩性胃炎:

(1)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也可能与长期饮酒、辛辣食物摄入、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有关。

(2)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少数患者伴有恶心、胀气、反酸等,但也可能无明显症状。

(3)病理:胃黏膜的炎症局限于浅表层,多以炎细胞浸润为主,无明显腺体萎缩或腺体结构破坏。

(4)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推荐根除治疗;对于其他因素引起的非萎缩性胃炎,则需去除诱因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抗酸药。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影响食管,其核心问题是胃酸反流,而非萎缩性胃炎则是胃黏膜的浅表性炎症,更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明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