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片状糜烂是黏膜表面损伤的一种表现,说明局部已经受到炎症、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由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或感染性肠炎等疾病引起。
2.严重程度取决于糜烂的范围、深度以及伴随症状。如果糜烂仅限于表浅层,且没有明显出血、腹痛或腹泻症状,多数情况下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但如果糜烂范围较大或伴有持续性腹痛、明显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则需高度重视。
3.糜烂可能增加继发感染或肠穿孔的风险,尤其当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即使目前症状轻微,也不应忽视。
4.常规检查如结肠镜、生化检测和炎症标志物测定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并评估是否存在慢性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可能性。
5.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去除病因(如停用相关药物)、抗炎治疗、保护胃肠黏膜,以及必要时调整饮食结构。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片状糜烂需要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