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原因,如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通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低烧等症状。
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可能与食物中毒有关,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这种情况常表现为水样便或带血黏液,伴随腹痛、发热。
某些寄生虫如贾第鞭毛虫也会引起长期腹泻,多见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后。
2.慢性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表现为长期腹泻,可能夹杂血液或黏液,同时伴有腹痛、体重减轻、乏力等。
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如肠易激综合征,会在压力、进食特定食物后诱发腹泻,但不会导致明显的炎症或器质性损害。
3.药物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较为常见,尤其是广谱抗生素,这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其他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化疗药物也可能引发胃肠不适和腹泻。
4.饮食因素:
暴饮暴食、摄入过多乳糖(乳糖不耐受者)或高油脂、高纤维食物可能诱发急性或持续性腹泻。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潜伏期短,常伴剧烈呕吐。
5.特殊情况:
慢性胰腺炎可能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引起脂肪泻,即大便呈油亮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代谢加快及胃肠蠕动增加,从而导致频繁腹泻。
如果腹泻超过3天且伴有发热、脱水症状(如口干、尿量减少)、严重腹痛或大便带血,应尽早就医以明确病因并对症处理。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