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及特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慢性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或早饱,且检测不到器质性病变。其病因涉及多方面,包括胃动力异常、胃酸分泌紊乱、胃肠神经敏感性增强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
2.治疗难点
无明确器质性病变使得精确诊断较困难。
病情易受情绪、饮食习惯等外部因素影响,容易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对单一疗法响应较差,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3.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摄入。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可降低胃肠负担。
药物治疗:使用促进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抑制胃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等,可以改善胃动力和胃黏膜状况。
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有助于调整因焦虑或压力引起的症状。
益生菌补充:部分患者可能获益于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长期随访:定期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4.预后与注意事项
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不会演变为严重疾病,但症状的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生活质量。调整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对于维持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同时,应避免过度依赖药物,重视心理健康管理。
治疗周期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坚持科学规范治疗,多数患者能够实现有效缓解甚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