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负压作用:拔火罐时,罐内的气压降低,与外界环境形成压力差,使皮肤和浅层肌肉被吸入罐内。这种机械牵拉作用可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皮下出血,从而形成乌血。
2.血液循环改善:拔火罐过程中,局部血流量增加,有助于清除代谢废物和释放肌肉紧张。由于突然增加的血流可能超出毛细血管的承受能力,这也可能导致少量内出血。
3.体质因素: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皮肤较为敏感或血管脆性较高的人更容易出现乌血现象。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免疫力低下等状态下,皮肤对拔火罐的反应可能会更加明显。
4.拔罐时间和力度:拔罐的时间过长或力度过大,也会增加毛细血管损伤的风险,因此建议适当控制拔罐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通常情况下,拔火罐后的乌血属于短暂的现象,一般在几天到一周内会自然消退。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应考虑就医进一步检查。注意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拔罐时间,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