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发病机制:
脑梗:通常由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或心脏栓子脱落引起,这些异物随血液流动至脑部重要动脉,引发急性堵塞。
脑血栓:大多为慢性过程,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不光滑,血小板易黏附,长时间形成血栓,逐步封闭血管。
2.病因:
脑梗: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脏病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其他因素如吸烟、肥胖也增大患病风险。
脑血栓:更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长期高脂饮食、体重超标、运动不足者。
3.危害:
脑梗:可导致突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出现意识障碍、偏瘫、言语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紧急处理。
脑血栓:症状可能较缓慢出现,但若不及时诊治,可能引发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4.临床表现:
脑梗:常出现突然头痛、意识丧失、肢体瘫痪等。
脑血栓:可能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如短暂性视力模糊、面部麻木等。
理解脑梗与脑血栓之间的差异对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都有助于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