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产前因素:大约70%-80%的脑性瘫痪病例与产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母亲在怀孕期间遭受病毒感染(如风疹、细小病毒)、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营养不良以及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扮演角色。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即分娩前后几天内的事件,也对脑性瘫痪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早产(胎龄小于37周)是一个显著的风险因素。统计显示,早产儿罹患脑性瘫痪的风险比足月出生的婴儿高出约30倍。低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也与该病症的风险增高有关。一氧化碳中毒、难产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都会增加此类风险。
3.产时因素: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如胎盘早剥、宫内窘迫、脐带绕颈及缺氧等,也可能导致脑性瘫痪。这些问题可导致新生儿大脑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运动功能障碍。
4.产后因素:尽管较少见,但产后因素仍然是脑性瘫痪的潜在原因之一。这些包括严重的新生儿黄疸、脑膜炎、颅内出血、脑外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生命最初几个月内遭遇头部外伤或窒息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产前、围产期、产时及产后多个阶段。预防工作应注重孕期保健,确保妊娠期和分娩时的安全,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