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
尿液在肾小球滤过后,进入肾小管。
在近曲小管中,大部分水和溶质被重吸收。
在髓袢降支段,水被动重吸收,尿液变得更加浓缩。
在髓袢升支段,钠和氯离子主动被重吸收,而水不再重吸收,导致尿液变稀。
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根据需要,水的重吸收再次调整,这一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控。
2.抗利尿激素的调控: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脑垂体释放更多的ADH。
ADH促进肾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使更多水被重吸收回血液,尿液进一步浓缩。
当体内水分充足时,ADH分泌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尿液变稀。
3.髓质高渗环境的建立:
髓质高渗环境是尿浓缩的重要前提,由髓袢和集合管的离子运输活动建立和维持。
这种高渗环境使得水可以从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更有效地被重吸收。
4.健康与病理状态:
正常情况下,尿液颜色会随饮水量变化,从淡黄色到深黄色不等,反映了尿浓缩功能的正常运作。
若肾功能受损或ADH分泌异常,会影响尿浓缩能力,导致多尿或少尿等症状。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由于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而导致尿量增多且尿液较稀。
尿浓缩是身体维持水盐平衡的关键机制,取决于肾小管及集合管的精细调节和抗利尿激素的有效调控。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和关注尿液颜色变化,对于判断身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