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成因:瘢痕疙瘩通常在伤口愈合后发生,常见于手术切口、烧伤、外伤和青春痘等愈合部位。其形成机制与体内胶原纤维的异常增生有关。
2.特征:瘢痕疙瘩一般呈现为坚硬、抬高的皮肤肿块,颜色可能为红色、紫色或正常肤色。边缘不规则,并有可能超出原始伤口范围。
3.高发人群:青少年、孕妇及黑色素较多的人种更易发病。这些人群的皮肤对损伤的反应较为敏感。
4.处理方法:
观察:小型且无痛的瘢痕疙瘩可以选择观察。
药物治疗:局部注射类固醇可以帮助减小疙瘩。
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等可用于缩小或软化瘢痕。
手术切除:对于较大或影响功能的瘢痕疙瘩,手术可能被考虑,但复发风险较高。
5.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皮肤创伤,对已知有瘢痕体质者特别重要。早期治疗小型瘢痕有助于减少增生。
注意到这些硬质疙瘩时,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