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术前准备:在进行任何手术操作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其能够耐受手术。通常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以确定感染区域和范围。
2.麻醉: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确保患者在过程中无痛苦且不会因疼痛而移动影响手术操作。
3.切开与暴露:首先在感染部位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的大小应足以充分暴露感染区域,并考虑到将来的愈合和功能恢复。通常需要沿着筋膜层切开,以接触到感染的深部组织。
4.分离与清创:通过钝性和锐性分离,暴露并进入受感染的筋膜平面。在此阶段,所有坏死组织都必须被彻底清除。这一步骤对于防止感染扩散和促进愈合至关重要。
5.打孔引流:根据感染的范围和位置,可在适当的位置打孔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应尽可能远离主要神经血管束,确保有效排出脓液和减轻局部张力。
6.冲洗与引流管理:在放置引流管后,对创腔进行生理盐水或其他抗菌溶液的冲洗,以减少细菌负荷。术后需定期更换敷料并监测引流量及性质,以判断感染控制的情况。
7.术后处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和伤口护理是促进愈合的重要环节。
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及时、有效的手术介入和综合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