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因:
小肠溃疡:通常由感染、药物、应激等因素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幽门螺杆菌。一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也能诱发小肠溃疡。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肠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有关。多见于年轻人,尤其在20-30岁之间。
2.症状表现:
小肠溃疡: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有时会有黑便或血便,表明有出血。
克罗恩病:症状更为复杂,除了腹痛和腹泻外,还可能伴随体重减轻、发热、贫血及关节痛。肠道内可出现瘘管和狭窄。
3.诊断方法:
小肠溃疡: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溃疡,并可进行活检以确认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克罗恩病: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如肠镜、CT扫描和MRI,结合病理活检来确诊。血液检测如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也有助于评价炎症程度。
4.治疗方案:
小肠溃疡: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配合质子泵抑制剂(PPI)降低胃酸分泌。对由于NSAIDs引起的溃疡,需要停用相关药物并改用其他镇痛方式。
克罗恩病:治疗较为复杂,包括抗炎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生物制剂甚至手术治疗。
5.长期预后:
小肠溃疡:一般在有效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克罗恩病:属慢性病,易于复发,需要长期管理和定期随访,以防止合并症和减少发作。
对于上述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改善,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