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上消: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饮水多而不解渴、小便频数。这类患者常伴有肺热,治疗宜清热润肺。常用方剂为白虎汤,加以石膏、知母等清热生津药物。
2.中消:主要表现为胃火炽盛,症见多食易饥、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这类患者常伴有胃热,治疗宜清胃泻火。常用方剂为玉女煎,药物包括石膏、生地、麦冬等。
3.下消:主要表现为肾阴亏损,症见尿频、尿量多、腰膝酸软。这类患者常伴有肾虚,治疗宜滋阴补肾。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药物包括熟地、山药、茯苓等。
消渴病的辨证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不同类型的消渴病症状和治疗方法各有侧重。在治疗过程中,需注重饮食调理和精神调养,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