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机制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调节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降低血压。
改善血液循环:针灸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助于降低血压。
调节内分泌系统:针灸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调节血压。
2.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合谷穴(位于手部):缓解压力和焦虑,帮助放松血管。
内关穴(位于前臂):调节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增强免疫力,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太冲穴(位于足部):调节肝脏功能,平衡情绪,降低血压。
3.治疗频率和疗程
每周治疗2-3次,每次约30分钟。
通常需要连续治疗4-6周,以观察明显效果。
长期维持治疗可能需要每月进行1-2次针灸,以保持血压稳定。
4.注意事项
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建议配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
选择经验丰富的针灸师,以确保针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有严重疾病或特殊情况者,应先咨询医生再决定是否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高血压的综合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结合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