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肺结节性质评估:
良性结节: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结节为良性(如炎性病变或肉芽肿),通常进行随访和定期复查,而不需要特殊治疗。
恶性或疑似恶性结节:如果怀疑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诊断程序,如活检。若确诊为肺癌,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免疫疗法等。
2.结节大小:
小于5毫米:通常建议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CT扫描,观察其变化情况。
5-10毫米:需要更多的影像学随访,通常每3个月进行一次CT扫描。如果结节在随访中出现增长或形态异常,则需进一步诊断。
大于10毫米:较高风险,需要尽早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并根据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3.胸膜牵拉:
若胸膜牵拉伴有症状如胸痛或呼吸困难,则需以症状缓解为目标进行治疗,可能需要镇痛药物或其他对症治疗。
如果胸膜牵拉与肺结节有关且为良性病变,通常无需特别处理,只需定期监测。
若胸膜牵拉因恶性病变引起,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原发病灶,通过手术、放疗或化疗等多种方式联合治疗。
影像学监测、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是管理肺结节及胸膜牵拉的重要原则。具体治疗方案应依据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进行,不可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