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1.检查水泡大小和位置:若水泡较小且不影响日常活动,可选择自然愈合;若水泡较大或疼痛,应进行适当处理。
2.避免刺破水泡:未被感染的水泡通常含有保护性的液体,刺破可能导致感染。若需要排液,可使用消毒针头在水泡边缘轻轻刺破,并用无菌纱布吸取液体。
3.保持清洁:每天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以防止感染。
4.使用抗菌药膏:涂抹抗菌药膏如红霉素软膏,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之后,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患处。
5.避免摩擦:选择合适的鞋袜,减少摩擦和压力。必要时可在鞋内使用硅胶垫或衬垫以保护患处。
6.注意观察:若水泡逐渐变大、发红、疼痛加剧或出现脓液,可能表明感染,应尽快就医。
及时、正确地处理脚上的透明水泡,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促进愈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穿着舒适、防滑的鞋子,减少摩擦及长时间潮湿环境下的暴露,有助于预防水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