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伤口清洁:每日使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轻轻清洗伤口,避免使用含酒精或过氧化氢等刺激性强的消毒剂,以免损伤新生组织。同时,定期更换敷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保持湿润:研究表明,湿润环境有利于细胞迁移和再生,有助于伤口愈合。使用医用凡士林、水凝胶或特殊的湿性敷料覆盖伤口,可以保持适度湿润。
3.营养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类和乳制品。维生素C、锌和铁等微量元素也在伤口愈合中起到关键作用,富含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包括柑橘类水果、坚果、全谷物和绿叶蔬菜。
4.控制感染:如果伤口出现红肿、发热或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抗生素,以防止感染扩散。
5.避免压力和摩擦:为促进伤口愈合,需要尽量减少对受伤部位的压力和摩擦。比如,受伤部位可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
6.良好的血液循环: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简单的伸展运动,有助于增强血液循环,从而为伤口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愈合过程。但需要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伤口二次损伤。
7.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延缓伤口愈合。因此,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并定期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