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辩证论治
君火炎肺型:此类型患者常表现为咳嗽、气短、喉间痰鸣等症状。采用清热泻火、润肺止咳的方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壅肺型:患者通常有痰黄粘稠、不易咳出之症,甚至伴有发热。中医采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治疗方法,常用清肺化痰汤加减。
肺脾气虚型:表现为咳嗽无力、痰白粘稠、畏寒喜暖。治疗原则以补脾益气、健肺宣滞为主,常用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型:患者一般有长期慢性病史,表现为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方法以补益肺肾、温阳化痰为主,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2.中药治疗
麻黄:具有宣肺平喘、发汗解表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喘。
杏仁:润肺止咳,降气平喘,常用于肺热咳喘。
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常用于体虚易感冒者。
3.针灸治疗
合谷穴、内关穴:用于调节呼吸功能,缓解气短症状。
肺俞穴、天突穴:可增加肺通气量,缓解肺部堵塞感。
足三里穴、气海穴:增强体质,改善全身免疫功能。
4.其他疗法
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经络通畅,提高肺功能。
饮食调理:建议多食富含维生素C、E及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菠菜、牛奶等,有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从整体调理入手,结合辩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药和针灸穴位,同时辅以饮食调理,共同达到控制病情、改善症状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