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针灸作用机制: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睛明、太阳、攒竹等),可以改善眼部周围的微循环,缓解眼部供血不足引起的不适。
利用经络理论调整全身气血运行,可能有助于缓解与其他系统相关的慢性疾病所导致的视力模糊。
2.针灸适合的症状类型:
对因眼疲劳、干眼症或过度用眼引起的短暂性视力模糊,针灸可能有效果。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后遗症)引发的眼部不适,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如果眼花模糊由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或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针灸可能无直接作用,应以病因治疗为主。
3.临床研究数据支持:
部分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在缓解视觉疲劳方面的有效率可达到70%~80%,但多为小样本研究,结论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针灸结合传统中药或现代医学治疗可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效果。
在进行针灸前,应明确眼花模糊的具体原因,并结合眼科检查结果制定合理方案。对于患有严重眼部疾病者,应优先选择规范的医学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