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切口选择:一般选在透明角膜区域或者角膜缘附近。角膜切口具有较好的愈合特性且减少术后散光发生率,因此是目前主流选择。切口大小通常控制在2.0-2.8毫米之间,以便容纳超声乳化探针和灌注-抽吸系统。
2.切口类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平面切口或多平面切口。单平面切口直接从角膜表面进入前房,适用于常规病例;而多平面切口增加了隧道长度,有助于稳定前房,但操作相对更复杂。
3.切口方向:一般优先选择上方切口,但对于存在特殊需求或解剖结构限制的患者,可改为颞侧切口。颞侧切口便于右手术者实施操作,同时减少对视轴的干扰。
4.前房维护:切口完成后,需通过灌注液维持前房结构稳定。确保切口边缘密闭性以防止液体外溢,因为不良的密闭性可能导致术中前房塌陷,增加手术难度。
5.超声乳化探针插入:将超声乳化探针轻柔插入切口,并确保探针尖端能够安全抵达晶状体的位置。插入时需避免损伤角膜和虹膜,以减少术后炎症反应。
合理选择切口位置和类型,以及规范操作流程,是确保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