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患者基本信息:报告开头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及检查日期等,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检查目的与背景:简要说明进行肠镜检查的原因,如便血、不明原因贫血、慢性腹泻、息肉随访或家族史等。这有助于理解检查结果的背景。
3.检查过程概述:描述检查过程,包括使用的设备类型、镇静药物及其剂量、检查时间长短等。这部分应简洁明了。
4.宏观检查所见:
列出发现的异常部位,包括其解剖位置,如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或盲肠。
描述病变的性质,如肿块、溃疡、狭窄、息肉等。
对可疑癌变区域进行详细描述,涉及大小(以厘米为单位)、形态(隆起、凹陷、扁平等)及表面特征(糜烂、出血、坏死等)。
5.病理学检查建议:对于可疑病灶,应推荐进行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同时,可注明取样的数量和位置。
6.初步诊断与判断:
基于宏观观测,医生可以提供一个初步判断,如“怀疑恶性肿瘤”或“可能性低度恶性病变”等。
强调进一步的病理证实对于确诊的重要性。
7.后续计划与建议:
建议根据初步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治疗,如CT扫描、MRI。
可能需要多学科会诊来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在编写肠镜检查报告时,须注意用词准确,避免模棱两可,以便为后续的医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