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大约50%至60%的东亚人群,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存在乙醛脱氢酶活性低或缺乏的情况,因此更容易在饮酒后出现面部潮红。而欧美人群中,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这种遗传差异是由ALDH2基因多态性引起的。
2.乙醇耐受度:个体对乙醇的耐受度也影响饮酒后的反应。某些人由于长期饮酒,体内代谢能力增强,乙醇和乙醛更快被代谢,不易出现面部潮红。
3.饮酒量和频率:面部潮红的程度与饮酒量有直接关系。少量饮酒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生理反应,而大量饮酒会导致乙醛迅速积累,引起面部潮红。经常饮酒的人,由于长期暴露于乙醇环境,身体适应性增强,面部潮红现象也可能减轻。
4.身体健康状况:一些疾病如肝脏疾病、慢性炎症等可能影响酒精代谢,从而改变饮酒后的生理反应。健康人群一般代谢能力较强,更不易出现异常反应。
5.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在饮酒后出现面部潮红,这跟体脂比例、激素水平以及代谢差异有关。
如果在饮酒之后没有出现面部潮红,也不用过于担心,这是个体基因和代谢能力的正常表现。不过,合理饮酒,避免过量,以保护肝脏和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