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正确的蹲厕姿势
保持大腿与躯干接近90度的角度,使直肠与肛门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有助于粪便顺畅排出。
身体略微向前倾斜,双手可轻放膝盖上,避免腹部受到压迫。
如果感觉排便困难,可尝试用脚垫轻微抬高脚部,增大髋关节的屈曲角度,进一步改善压力分布。
2.利用腹压助力排便
深吸气后屏息,同时略微收紧腹肌,通过增加腹腔内压促进肠道蠕动,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引起血压骤升或肛裂等风险。
若仍有困难,可以放松几秒钟后再次尝试重复此过程。
3.饮食调节和水分摄入
纤维素是促进排便的重要营养成分,每日应摄入至少25-30克,常见来源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约1.5-2升),软化粪便并改善肠道蠕动。缺乏水分会导致粪便干结难以排出。
4.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固定每天的排便时间,尤其是在清晨,利用人体的胃结肠反射,更容易产生便意。
避免长期憋便,因为这会导致直肠敏感性下降,并可能诱发慢性便秘。
5.心理放松与辅助按摩
排便过程中保持放松,深呼吸减轻外界干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可用手掌顺时针轻揉腹部,从右下腹开始沿结肠路径进行按摩,帮助肠内容物向直肠推进。
若长期存在排便困难,应警惕是否存在功能性便秘、肠道炎症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必要时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