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约占全球贫血病例的50%以上。这类人群由于红细胞生成不足或丢失过多,需要通过补充铁剂和富含铁的食物来改善。
2.产后女性: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部分女性还会因哺乳导致营养流失。研究显示,产后6个月内,约30%-50%的女性可能出现轻度贫血或气血不足的情况。
3.手术恢复期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以及术后伤口愈合过程对血液生成都有较高需求。专家统计,手术后大约有20%-30%的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气血虚弱。
4.生长期的青少年:青春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对铁和其他造血原料的需求显著增加。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或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就容易出现隐性缺铁或贫血。
5.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髓造血功能会逐渐减退,同时消化系统吸收功能也会下降。研究表明,老年人贫血患病率约为10%-12%,其中60%以上与慢性炎症及营养不良相关。
6.长期素食主义者或饮食单一者:长期摄入动物性食品不足的人群容易因为缺乏血红素铁而出现气血不佳的情况。
血液健康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以上人群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当的饮食调节或医学指导进行补血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