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如转氨酶)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于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病毒DNA水平较高或存在肝脏组织学损伤(如炎症或纤维化)的携带者,多建议启动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肝癌或肝硬化史,更应密切监测病毒活动状态,早期干预可能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国际通用指南通常推荐富马酸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对病毒抑制效果显著且耐药率低。
2.日常护肝措施:
定期复查:建议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及腹部超声,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腌制食品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
禁止饮酒:酒精对肝脏毒性较强,会加速肝脏损伤。
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包括某些非处方药和中草药,需要用药时应咨询专业医生。
保持适当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有助增强免疫力。
避免感染其他病毒:接种甲肝、丙肝等疫苗,防止肝脏负担加重。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抗病毒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
儿童及青少年:多数情况下不急于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患者及合并疾病者:需综合考虑用药耐受性及潜在获益。
即使暂时无需抗病毒治疗,也需高度警惕乙肝病毒可能引发的长期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风险,始终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定期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