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明确原因:
如果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可尝试使用阿托品来抑制迷走神经活动,从而改善心率和血压状况。
如果是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导致,应暂停相关药物,并谨慎调整用药方案。
若怀疑是心脏传导系统受到损伤引起,应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是否存在严重传导阻滞。
2.药物干预:
阿托品:适用于因迷走神经反射造成的心率过缓,通常静脉注射0.5毫克,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总剂量不超过3毫克。
肾上腺素或多巴胺:若伴有低血压且未纠正,可谨慎滴注正性变力药物,以提高心输出量。
地塞米松或其他抗炎药物: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是否存在炎性机制影响血流动力学。
3.设备辅助:
临时起搏器:如果出现明显的窦性停搏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可能需要快速植入临时起搏器维持心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力监测等手段,及时掌握循环状态变化。
4.并发症筛查:
心包填塞:支架术后可能会发生冠脉穿孔,导致心包积液,引发血压下降。此时应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并立即减压。
心源性休克:若血压持续低于90/60毫米汞柱且伴有组织灌注不足,需高度怀疑为心源性休克。
5.其他支持措施:
血容量补充:评估是否因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低,如有必要,可输注生理盐水或胶体液。
氧疗:通过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脏负担。
机械辅助循环:严重情况下需考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早期规范化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并随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