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正常情况下,大肠内壁的黏膜上皮会分泌少量黏液,用于润滑和保护肠壁。当肠道出现肿瘤时,肿瘤刺激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腺体过度活跃,从而分泌过多的黏液。这种黏液可能与排泄物混合,也可能单独排出,肉眼可见。
2.大肠肿瘤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也会导致局部黏膜屏障受损,加剧黏液的分泌。通常,这种炎症反应是由于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侵润或感染所致。
3.如果肿瘤位于靠近直肠的部位,患者可能会更明显地感受到肠道分泌物增多。这不仅包括透明或白色的黏液,还可能夹杂血液或脓液,提示肿瘤可能伴有溃疡或感染。
4.在某些情况下,过多的黏液分泌可能导致患者感觉有排便不尽的现象,或频繁出现“假排便”冲动。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引起的局部神经反射作用或者肠壁肌肉的异常收缩。
大肠肿瘤引起的流黏液现象应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信号,建议尽早进行肠镜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