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感染:
尿路感染是导致尿液中出现絮状物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进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后,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和脓性物质排入尿液。
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是两种主要类型的尿路感染,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2.结石:
肾结石或膀胱结石在通过尿路时,可能会刮伤尿道壁,释放出微小的血块和组织碎片,这些碎片在尿液中会形成絮状物。
结石通常伴有剧烈的腰腹部疼痛,有时还会出现血尿现象。
3.饮食:
某些高蛋白饮食或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及其他补充剂,能够改变尿液的成分,形成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在尿液中看起来像絮状物。
饮食中的某些色素或添加剂也可能影响尿液的外观。
4.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和维生素补充剂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絮状物,这通常是因药物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导致的。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改变泌尿系统的健康状态,导致异常物质排出体外。
5.其他健康状况:
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病等,也可能引起尿液中出现异常沉淀物。这通常伴随着其他相关的系统性症状,如乏力、水肿等。
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有少量经血混入尿液,看起来像絮状物。
尿液中出现絮状漂浮物并非总是严重问题,但若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疼痛、发热、频繁排尿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泌尿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