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情绪层面的影响
精神疾病通常伴随情绪异常,如抑郁症患者可能长期感到悲伤、空虚或无助;躁狂症患者可能表现为过度兴奋、自信甚至易怒。焦虑障碍则可能引发持续的紧张、恐惧和担忧感。
研究显示,约50%的抑郁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会经历自杀意念,有10%至15%的患者最终实施自杀。
2.认知和思维的改变
一些精神疾病会影响逻辑思维与判断力。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妄想和幻觉,难以区分现实与虚构。强迫症患者则可能被反复侵袭的强迫性思维困扰。
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全球发病率约为每1000人中1人,与疾病相关的认知障碍可能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能力。
3.社会功能受损
患者可能难以正常参与社交活动,例如与家庭成员相处或维持职业生活。一项研究发现,约20%-30%的重度抑郁患者长时间失去工作能力。
社交孤立和污名化现象也常见,这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4.身体健康的连锁反应
精神疾病往往伴随其他慢性疾病风险增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例如,抑郁症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50%-100%。
长期压力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使患者更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或炎症性疾病。
5.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家庭成员可能面临照护负担、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可能出现矛盾或冲突,进而影响家庭和谐。
精神疾病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如生产力下降)非常显著,据统计,全球因精神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
精神疾病不仅仅是个体问题,其影响范围广泛且深远,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多层面支持非常重要。